• 古代诗词的创作,讲究当时的社会背景,讲究个人经历丰富与否,也讲究个人见解深浅。底蕴稍浅者,一生所作作品大都格局较小,或表达正面能量,抒发心中快感,或批判当时社会,流露负面情绪。比较浅显易懂,没有太多研究价值,这些,也都是小诗人的作为。凡是能流传至今的诗词,诗人的经历大多都十分丰富,这一生起起落落,见惯人世繁华,也目睹世事凉薄,一前一后的冲击下,诗词自然包含多层意蕴。“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便是后者的真实写照。

  • c8ea15ce36d3d539dbef68a73b747354372ab0ff.jpeg

  • 李清照前半生与父亲一同生活在汴京,人世繁华她已司空见惯,并且对她当时作词风格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后半生她又丧亲丧夫,饱受战乱、颠沛流离之苦,同时也不满宋朝偏安于江南一隅,所以后期风格基调忧郁凄凉。虽历史上对李清照的定位是“婉约词派”,但她的词是多变的,婉约如她也有豪迈之时,例如这首在金华避难时所作的《题八咏楼》。

  • 《题八咏楼》千古风流八咏楼,江山留与后人愁。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

  • 这首诗不同于以往的婉约风格,既能让人感到气势恢宏,又能看出其中对时局的批判。

  • ac4bd11373f08202fce30a574a0861e9aa641b58.jpeg

  • 按照前两句的说法,李清照登楼的目的是想放空心境,“留与后人愁”,但实则不然。“千古风流”四字明显写出八咏楼如温润公子般,风流倜傥,令人赏心悦目,在此登楼远眺,那些忧国忧民的心情就会都被抛在脑后。但若再深一层思考,如此风流的风景,过不多久便回落入敌国手中,连自己都感到惋惜。但是此刻宋朝仍然在角落中过好自己的小日子,就算想将这份“江山之愁”留给后人,也会弥漫在心间,久久不能散去。她这江山之愁也是来之有道:金人连年攻打,汴京、北宋接连灭亡,不知自己在金华避难又能挺到何时。蛮夷之人永远不会感到满足,只怕自己也不知道何时就灭亡了。

  • 023b5bb5c9ea15cec9c56bbbb7f3a0f73b87b255.jpeg

  • 三四句“三千里、十四州”,或引用了《献钱尚父》的“满堂花醉三千客,一剑霜寒十四州”,意在突出金华之地的重要性。这背后也有一段讽刺的小故事:当时贯休写下这句诗,但吴越王贪心,想让他改成“四十州”,贯休高僧不畏吴越王,坚定自己的气节,到最后也没有改诗,扬长而去。连贯休都能有如此气节,如今堂堂宋王朝却只在杭州“混吃等死”,撒手不管自己的子民,对于这种从皇帝到大臣集体懦弱的现象,李清照难掩心头之恨,才写下如此诗句。

  • 简单看来这只是一首登楼诗,但却是李清照对宋朝贪生怕死、纸醉金迷之态的批判,也是一个女子在亡夫亡亲后对生活的感悟,可以说含义深远。李清照被誉为“词国皇后”,也真是名副其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