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摘要:徐师曾在《文体明辨》中说:“论词则有婉约者,有豪放者;婉约者欲其词情蕴藉,豪放者欲其气象恢宏。盖虽各因其质,而词贵感人,要当以婉约为正。否则虽极精工,终非本色,非有所识者之所取也。”,婉约词向来被视为词的正统而以女性阴柔婉约的个性,写出来的词自然是深刻动人。

  • image.png

  • 第四节 望物生情 寄情於物

  •   托物言志、寄情於物一直是文人抒发内心情感的方法,特别是诗人孤独一人时,心中的情感无法抒发,往往将情感投射於高山流水、虫鱼鸟兽,在上节提到的《浪淘沙》中,最後作者写到“弹与征鸿”,就是将对离人的思念,寄与天上的飞雁,让它带到心上人身边。李清照在等待赵明诚回来团聚的时间里,多半是一人在家,看到与明诚有关的物品,总会有莫名的怅然,其作品《菩萨蛮》里,有“归鸿声断残云碧,背窗雪落罏烟直,烛底凤钗明,钗头人胜轻。”,作者的视线,从屋外再到屋内,外有“归鸿声断”,转到室内,又看到“烛底凤钗明,钗头人胜轻”,作者没有明说,但是後者颇有睹物思人的含意,由此可知,作者心中的愁,并不是莫名产生的,而是因为看到了和回忆、往事有关的人事物才兴起的。还有一类是“藉物抒情”,就是把所要表达的感情,藉由吟咏其他的事物,将之包藏在内。《摊破浣溪沙》

  • 揉破黄金万点轻,剪成碧玉叶层层。风度精神如彦辅,大鲜明。 梅蕊重重何俗甚,丁香千结苦麄生。熏透愁人千里梦,却无情。
       (李清照集校注 卷一 页72)

  •   这首词从表面来看,是一首咏物词,咏的是桂花,上半阙写的正是桂花的神情样貌,下半阙取了梅花和丁香花来衬托桂花的高洁,但是到了最後,词人说出,“熏透愁人千里梦,却无情。”这个桂花虽然好,但是阵阵的桂花花却引起了词人心中的乡愁,全诗从咏花到了思乡,作者将自己想念故乡的心情,藉著桂花香气给抒发了出来。另有一首《添字采桑子》,也是在写睹物思人的情景,主旨是在写作者看见了种在庭院的芭蕉树,想起了当年种植芭蕉树的人,描写芭蕉树的叶子或舒展或卷曲,好像作者心中的深情,晚间雨打芭蕉,声声敲打著作者的心,使得作者无法入睡,只得起身听那雨打声。芭蕉本身是没有感情的,词人却把自己的情感,围绕著芭蕉而发,赋予了芭蕉不同的感觉,看似叙事,实为抒情,在写作题材上,又比其他人活泼生动了些。

  • 第五节 铸语生造 隽永含蓄

  •   清陈廷焯在《白雨斋词话》中曾说:“李易安词独辟门径,居然可观。其源自从淮海、大晟来,而铸语则多生造。妇人有此,可谓奇矣!”李清照善用平淡的文字,创造出不凡的语句,在《词论》中,她力主文应“故实”、“典重”,讲究“富贵态”,但是在她的作品中,用典处并不多见,大部份皆是以平实的文字,口语化、浅白的描写,取材都是从日常生活,如《点绛唇》里“见客人来,剗袜金钗溜,和羞走。”少女见人来又羞又惊,来不及穿鞋,便匆匆回避的样子,生动活泼,又不失文学性,浅显易懂,就是到了现在,还是一看就懂,文字通俗可说是李清照的一大特色。

  •   李清照在语句上受到的评价也很高,如“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人比黄花瘦”、“绿肥红瘦”,这些句子,到现在都还是众所周知,其实细观“漱玉词”,不难发现有很多句字,是李清照吸收了前人的精华,转化出来的,如《一剪梅》中的“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是由范希文的《御街行》而来,《御街行》里有那么两句“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李清照从此文得到了灵感,加以咀嚼之後,写下了“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王渔洋在《花草蒙拾》里说:“易安亦从范希文『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语脱胎,特更工耳。”由此就可知道,李清照为文吸取前人的精华,不仅青出於蓝,甚至掩盖原作,现代人只道李清照的“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却不晓得范希文的“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难怪王渔洋要称赞李清照了。

  •   李清照在用字遣词上,还有一大特点,就是她的叠字,她最著名的《声声慢》,一开始便用了十四个叠字“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徐虹亭说:“首句连下十四个叠字,真似大珠小珠落玉盘也。”李清照的叠字好在它们最形象地表达了作者的心情,“寻寻觅觅”是形容作者茫然的心情,“冷冷清清”是作者寻觅的结果,而“凄凄惨惨”是“冷冷清清”的心情,“戚戚”是因“凄凄惨惨”而生的痛苦心情。一句扣著一句,一字扣著一字,用的恰到好处,全首最後还有一句“点点滴滴”也是精妙之句,因为这些痛苦愁绪都“点点滴滴”的在作者的心上,用“浅俗之语,发清新之思”(金粟词话),可说是千古绝唱。

  •   总结李清照的艺术成就极高,後世视她为“婉约派”的正宗,为文受到柳永、秦观、周邦彦等人的影响,却有较大的突破,“她的词能以故为新,以俗为雅;语浅意浓而跌宕多姿;意境优美而思想深刻;形象鲜明而感情真摰;语言既明白如话,较少粉饰,又流转如珠,富有音韵美,口语俚话的运用尤为得体,突显出白描艺术的特色,把传统的婉约词发展到了後人“难乎为继”的高峰。”(16)从上面的叙述,我们不难了解李清照在词坛上的地位,她在词的创作上,有承继,有创新,她能把抽象的情感给形象化,利用外景来衬托内心,又不流於矫情,写作平实,善於白描,她的成就不仅在宋代大放光芒,也为後世词坛开创了新页。

  • image.png

  • 第六章 结语

  •   闺情主题的文学作品,早自《诗经》中就被传诵,屈原开启了男子作闺音的写作型式,之後在各朝各代,都有文人假借女子,发出对社会、时代的不平之鸣。到了唐宋,这是文学创作的黄金时代,作家开始发现了女子美好的一面,写作主题渐渐的不再专注於“闺怨”,而是将视野扩大到了女性的温柔、婀娜的体态,诗风不再是沉重、黑暗的,在写作手法上,也知道用外在景物来营造整首诗的气氛,且在平仄上,也以前代严谨的多。

  •   李清照是一个介於南北宋时代的文人,承继著唐代文风的华丽浪漫,又有著对於平仄音韵的坚持,她是文坛著名的词人,她的特别不仅是因为她的女性身份,在重男轻女的传统社会有万绿丛中一点红的突出,更受人所推崇,也是她在文坛中真正的价值所在,是她在“词”创作上的努力。李清照认为词别是一家,所以并不赞成以作诗的方法来写词,主张词应该守音律,要能入乐,且文词也应华美,有“富贵态”。她对词的主张,在她所作的《词论》当中表露无遗,在《词论》中,她对当代著名的文人词家都有所批评,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李清照本身也有些少年的狂傲之气。

  •   李清照十八岁与赵明诚结婚,由於彼此常分隔两地,李清照所创作的词,内容多半是在描述自己一人思念丈夫、独守空闺的心境,也由於词的内容是本身的所兴所感,词中对於女性内心情感描写的深刻,是之前文人所不及的,李清照将女性细腻、婉约的内心世界,用具体的文字表现出来,将抽像的事物形象化,这就是李清照所以能够在词坛上站有一席之地的原因。

  •   李清照另一个被人称道的,就是她在文字表现上的功力,李清照词的用字,通常是浅白通俗的,善用口语,容易理解但又不庸俗,文辞华丽却不艰涩,在意境上又是幽美深远的,她用笔赋予了词中人物鲜明活泼的个性,读她的《如梦令》就觉得词中的少女是个活泼好游的人,陶醉於美景以致於误了回家的时间,《醉花阴》就给人一种少妇闺怨的愁怅。好的作品,不仅能够表达作者的心情,更能感染给读者。

  •   杨慎《词品》评曰:“宋人中填词,李易安亦称冠绝,使在衣冠,当与秦七、黄九争雄,不独雄於闺阁也。”《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也云:“清照以一妇人,而词格乃抗轶周柳,虽篇帙无多,固不能不宝而存之,为词家一大宗良。”,郑振铎先生《插图中国文学史》里说:“像她那样的词,在意境一方面,在风格一方面,都可说是『前无古人、後无来者』。”,李清照在词方面的成就之高,是受到古今文人所推崇的,李清照的一生虽然遭遇了许多的苦难,也感受到世态的炎凉,但是这样的经历让她的词意境更能够走出闺阁,创作内容也能更丰富,李清照对於後世诗词创作的影响,绝不仅止於内容的范围,在艺术技巧、风格方面都有著长足的贡献,值得我们在这方面做深入的探讨。

  • image.png

  • 参考书目:
    1. 陈祖美(1982):李清照评传。南京大学
    2. 黄丽贞(民85):词坛伟杰李清照。台北市:国家 
    3. 缪香珍(民78):李清照与朱淑珍评传。台湾商务
    4. 范纯甫(民84):肠断西风李清照。华严
    5. 振甫(民76.7):古代名家写作技巧漫谈。台北:木铎。
    6. 何广棪(民66.12):李清照研究。台北:九思。
    7. 余我(民82.1):文学与写作技巧。台北:国家。
    8. 杨海明(1996.2):唐宋词史。高雄:丽文。
    9. 张健(民72.11):文学概论。台北:五南。
    10. 张寿林(民61.05):李清照评传。台中:水牛。
    11. 徐培均(1982.2):李清照。台北:玉堂。
    12. 马积高、高钧(民87):中国古代文学史1。台北:万卷楼。
    13. 马积高、高钧(民87):中国古代文学史2。台北:万卷楼。
    14. 马积高、高钧(民87):中国古代文学史3。台北:万卷楼。
    15. 钟尚钧、阎笑非(民85):中国古代文学(上)。高雄:丽文。
    16. 钟尚钧、阎笑非(民85):中国古代文学(下)。高雄:丽文。
    17. 谢碧霞、刘汉初(民81):晓风残月:宋词。台北:时报文化。
    18. 朱崇仪(民88.06):闺怨诗与艳诗的“主体”。文史学报(中兴大学),29期,页73-91。
    19. 费臻懿(民83.06):从“诗经”的“白华”“采绿”--浅谈後代闺怨诗的演变。建国学报,13期,页1-22。
    20. 黄丽贞(民84.08):李清照词欣赏。中国语文,458期,页18-23。
    21. 周懋昌(民86.01):消瘦的身影 沈重的心灵--李清照“醉花阴”、“武陵春”比较。国文天地,12卷8期,页50-53。
    22. 杨昌年(民88.04):愿将血泪寄山河--一代词宗李清照。历史月刊,135期,页38-43。

  • 注 释:
    (1)马积高、高钧(民87):中国古代文学史1。台北:万卷楼,页127。
    (2)费臻懿(民83):从《“诗经”的“白华”、“采绿”--浅谈後代闺怨诗的演变》。建国学报,13期,页11。
    (3)费臻懿(民83):从《“诗经”的“白华”“采绿”--浅谈後代闺怨诗的演变》。建国学报,13期,页21。
    (4) 钟尚钧、阎笑非(民85):中国古代文学(下)。高雄:丽文,页2~3。
    (5) 钟尚钧、阎笑非(民85):中国古代文学(下)。高雄:丽文,页79。
    (6) 五代时後蜀赵崇祚选录了温庭筠、皇甫松、韦庄等十八家的词为《花间集》,其中除温庭筠、皇甫松、孙光宪外,都是集中在西蜀的文人。他们在词风上大体一致,後世因称为花间词人。词内容以华丽俗艳的词句形容妇女,题材比温词更狭窄,内容也更空虚。在艺术上他们片面发展了温词雕琢字句的一面,而缺乏意境的创造,成为词史上的一股浊流。
    (7) 马积高、高钧(民87):中国古代文学史3。台北:万卷楼,页171。
    (8) 黄盛璋:《赵明诚、李清照夫妇年谱》。
    (9) 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称为“四学士”。
    (10) 《宋史》《李格非传》。
    (11) 徐培均(1982.2):李清照。台北:玉堂,页17。
    (12) 大相国寺是北宋汴京最大的庙宇,寺内设有“瓦市”,每月开放五次,类似今日的市集或庙会。
    (13) 此乃残句诗,见於宋胡宗汲《诗说隽永》中。
    (14) 本首词为存疑之作,赵万里辑《漱玉集》说道:“案汲古阁未刻本《漱玉集》收之,“染”作“点”。词意浅显,亦不似他作”,但是今本《漱玉集》大多收录此首。
    (15) 此说法见於 杨恩成:《情致高雅 秀韵天成-读《渔家傲》》。李清照词监赏,页90。
    (16) 钟尚钧、阎笑非(民85):中国古代文学(下)。高雄:丽文,页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