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jpg

  • 得之艰,失之易——李清照《金石录后序》/清照网配图


  • 世人知易安居士,皆因其诗词冠绝宋代,沉醉不知归路的游兴悠长令人向往,绿肥红瘦的冷眼旁观令人情动,还有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怨叹令人肠断。词人所有的创作均离不开她的生活,《金石录》可算是易安居士倾注一生心力,与夫赵明诚共同创出的杰作,也是赵明诚离世后,李清照唯一的寄托。即便是这样,也没有守得住全貌,李清照与丈夫一生辛苦收藏,她一人辗转千里,辛苦运送的文物被盗之后,悲愤交加,写下名作《金石录后序》,字字血泪,让人读之泪下。


  • 右金石录三十卷者何?赵侯德父所著书也。取上自三代,下迄五季,钟、鼎、甗、鬲、盘、彝、尊、敦之款识,丰碑、大碣,显人、晦士之事迹,凡见于金石刻者二千卷,皆是正伪谬,去取褒贬,上足以合圣人之道,下足以订史氏之失者,皆载之,可谓多矣。


  • 呜呼,自王播、元载之祸,书画与胡椒无异;长舆、元凯之病,钱癖与传癖何殊。名虽不同,其惑一也。

  • ……


  • 今日忽阅此书,如见故人。因忆侯在东莱静治堂,装卷初就,芸签缥带,束十卷作一帙。每日晚吏散,輙校勘二卷,题跋一卷。此二千卷,有题跋者五百二卷耳。今手泽如新,而墓木已拱,悲夫!昔萧绎江陵陷没,不惜国亡而毁裂书画;杨广江都倾覆,不悲身死而复取图书。岂人性之所著,死生不能忘之欤?或者天意以余菲薄,不足以享此尤物耶?抑亦死者有知,犹斤斤爱惜,不肯留在人间耶?何得之艰而失之易也!


  • 呜呼,余自少陆机作赋之二年,至过蘧瑗知非之两岁,三十四年之间,忧患得失,何其多也!然有有必有无,有聚必有散,乃理之常。人亡弓,人得之,又胡足道。所以区区记其终始者,亦欲为后世好古博雅者之戒云。


  • 绍兴二年、玄黓岁壮月朔甲寅,易安室题。


  • 文章首段说明金石录的作者、主要内容以及意义,肯定了《金石录》的成就,评价客观,记叙冷静。第二段则转入到个人感受,借用历史典故衬托丈夫与自己对金石收藏和点校的痴迷。第三至九段将《金石录》的成书过程娓娓道来,其中不含条件艰苦下的坚持和自得其乐,如两人最后分别时,李清照心有不祥之感,立在船头遥问已登岸的丈夫“如传闻城中缓急奈何?戟手遥应曰:从众。必不得已,先弃辎重,次衣被,次书册卷轴,次古器,独所谓宗器者,可自负抱,与身俱存亡,勿忘之。遂驰马去。”只是没想到这隐约的感触竟然成真,此番对话成了两人的诀别。果不其然,分别之后时局不稳,李清照按丈夫对自己的叮嘱,边走边弃,最终依然保留了十五车的文物。可惜一夜被盗,剩者不足其始之万一。面对如此打击,如何能不心痛!因此李清照在《金石录后序》最后三段中不停的追问答案:为什么命运如此待我,为什么拼尽全力还是挽留不住这些文物?最终易安居士用“人亡弓,人得之,又胡足道”开导自己,有劝诫后人莫要爱好成痴,贻害自我。可是,这也仅仅是易安大恸之下的感触罢了,如果生命重来一次,她一定选择与此生一样的路,只期望若能重来,命运稍稍善待易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