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十六岁女孩子的日常是怎样的?是在父母期盼的目光中辛苦地学习,还是在老师殷切地叮咛里,埋首于课桌写个不停?“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这句古诗反倒成了当下很多的父母们对自己的孩子,尤其是对女儿们最根本的要求。
十六岁的年纪,正处于容易叛逆的青春期,因此父母会特别担心自己的女儿因为身体和心理的变化,学到一些不好的习惯,从而误了终身。
可是在千年前的宋朝,有一位爸爸在教养自己女儿这方面,好像并没有如此多的烦恼。他就是千古第一女词人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
李格非是北宋文学家,苏轼文学的传承人,曾官至当时的礼部员外郎。这个官职放到现在,应类似于文化部的处长一角。虽然李格非为官一生清贫,可女儿李清照到底还是官宦之女,在那个男尊女卑的古代封建社会,相比普通百姓,家庭文化教育环境也更为自由和宽松。
这可以从李清照写过的一首词中看出来。
《如梦令·酒兴》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只是十六岁的少女,李清照已然能写出惊动世人的绝美佳作,其文学造诣已可见一斑。更重要的是这首词也反映出了,李清照与当时那些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只知道深藏闺中的其他女孩子不一样的生活方式。
来看这首小令中的第一句,难忘那一天在溪亭游玩时的黄昏,因为喝多了酒导致找不到回家的路了。李清照用“常记”二字,很自然地把读者带往了她所要表达的意境中,而“沉醉”则表明了自己当时的状态,因为心情愉悦所以不觉间喝了太多酒。
在宋朝严苛的封建礼数管制下,一个十多岁的女孩子,不但出门去划船游玩,而且还在大庭广众之下喝得酩酊大醉,在当时可能实属罕见了。
再看剩下的几句。等到玩够了想起要回家的时候,小船已经自行漂进了荷塘里面出不来了。怎么办呢?只能赶紧划着船去找出路,可是动静太大,就连停在滩边休息的鹭鸟们,也全都被惊得飞起来了。
一连两个“争渡”,能看出李清照那时已经由愉悦变为焦灼的心情。毕竟只是十多岁的女孩子,就算父母宠爱,可是玩到天黑了还不回家,也是说不过去的。
纵观这首词,虽然用字简练,场景也很少,可是却把周围的景色和自己变化的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的确是难得的佳作。
古代的女孩子必须遵循礼数的管制,李清照虽然身处其间,却并未受到太多的思想和行为上的禁锢,这不得不说是她的父亲在教育上给予了她宝贵的信任和自由。
如若不然,这首流传千年的成名之作,便不会有在世间展示的机会,而李清照也不会因为“书香才女”的称号被世人所熟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