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悼亡词自潘岳以来,一般都是男子对逝去妻子的表达思念之情,很少有女子对亡夫写词追思。因此李清照写的这首《孤雁儿》也显得尤为珍贵。这首词明为写梅,暗寄词人对亡夫的深切哀思。

  • f7246b600c338744412bdc8173df61fdd52aa0b2.png

  • 孤雁儿·藤床纸帐朝眠起  宋代:李清照

  • 藤床纸帐朝眠起,说不尽无佳思。沈香断续玉炉寒,伴我情怀如水。笛声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春情意。 小风疏雨萧萧地,又催下千行泪。吹箫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

  • 0ff41bd5ad6eddc40c7d1ebf1a0b0ef953663334.png

  • 这首词的大意是:清早从藤床纸帐中醒来,没有美好兴致反而有说不尽的孤苦。沉香时断时续,致使玉炉微寒,伴着我凄冷如水的情怀。沉寂中,是谁家的玉笛吹起?梅蕊仿佛被笛声惊破,传达出春的讯息。微风轻拂,细雨潇潇,催下愁人千万行眼泪。吹箫的人已逝,玉楼空空,即使愁肠欲断又与谁同倚栏杆呢?折一枝梅,欲寄相思之情,但天上人间,仙凡相隔,如何寄送呢?

  • b3119313b07eca809d3998ffb2f32fd9a144833b.png

  • 上片写词人的孤苦、悲戚。开篇两句直抒胸臆,倾诉独居之苦,使全词笼罩在一股忧伤的情调之中。“藤床纸帐”,可见词人生活条件的简陋。她一直睡到很晚才起,心中满是凄伤。“沉香”二句,以景写情,进一步渲染愁绪,“寒”字一写所居环境之凄冷,一写词人心情之苦闷,并且自然引出下句的“情怀如水”。随后“笛声”三句,写幽怨的笛声使人倍感伤怀。笛声悠扬,枝头的梅花似是被它吹落,可词人心中苦闷沉积,就连盛开的梅花也不能让她忘却愁思,相反,这美好的春天反而使她愁思愈浓。这是拟人手法的妙用。

  • a1ec08fa513d26974fbc7fcc772b0aff4216d80c.png

  • 下片写词人对丈夫的思念。“小风”二句,融外境和内境于一处。门外小雨,淅沥不绝;门内佳人,独自垂泪。这一句以雨写泪,泪落如雨,意境凄凉,让人读之生寒。“吹箫”两句从弄玉和萧史的典故中化出,点明题旨。《列仙传》记载着这样一个故事:“萧史者,秦穆公时人也,善吹箫,能致孔雀白鹤于庭。穆公有女字弄玉,好之,公遂以女妻焉。”这里的“吹箫人去”暗示着赵明诚之死。最后三句从陆凯赠梅给范晔的故事中化出,极写丧夫之痛。这几句已经超出咏梅的范畴,将词境推到一个更加辽阔的空间,让人更感茫然若失,凄凉满怀。

  • 42166d224f4a20a4c2a9d597b2822026730ed004.png

  • 本词以景写情,融景物描写和心理描写于一处,意境哀婉凄伤,具有极强的感染力,催人泪下。词中引经据典,自然天成,把对丈夫的悼念和对梅花的咏吟合而为一,含蓄蕴藉,感人至深。

  • 相关知识链接(编者注):潘岳

  • 潘安 - 西晋文学家

  • 2acd-fzyqqiq9581801.jpg潘安(247年―300年),即潘岳,字安仁。河南中牟人。西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唐代诗人杜甫《花底》诗有"恐是潘安县,堪留卫玠车"之句。潘安美姿仪,少以才名闻世,他性轻躁,趋于世利,与石崇等谄事贾谧,每候其出,辄望尘而拜。与石崇、陆机、刘琨、左思等并为"贾谧二十四友",潘安为首。潘安被誉为"古代第一美男"。

    潘岳在文学上与陆机并称"潘江陆海",钟嵘《诗品》称"陆才如海,潘才如江",王勃《滕王阁序》"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

  • 悼亡诗,即始于晋代潘安。西晋文学家潘安,美姿容,即是标准的美男子。据说少年时曾挟弹出洛阳道,妇女们见到他无不为之倾倒,“皆连手萦绕,投之以果”。但是,他对妻子(杨容姬249年―298年,西晋名儒杨肇之女)的感情却始终如一,可谓情深意笃。他二十四岁结婚,五十岁妻子不幸死亡,夫妇和睦相随二十六载。潘安悲痛之极,为她服丧一年,期满后于元康六年(296)改服赴任,作《悼亡诗》三首。诗中所写都是日常生活之事,语言平易近人,自然流畅,没有什么深奥难懂的句子。“望庐思其人,入室想所历。”睹物思人,抚衿长叹,徘徊墓前,不忍离去,最后“挥涕强就车”,“路极悲有余”。诗中所流露的真挚、自然、深沉的夫妻之情,颇为后人赞赏,此诗也得以广泛流传。从此之后,《悼亡诗》便成为丈夫哀悼亡妻的专用诗题。

  • “荏苒冬春谢,寒暑忽流易。之子归穷泉,重壤永幽隔。私怀谁克从,淹留亦何益?僶俛恭朝命,回心反初役。望庐思其人,入室想所历.......”潘安《悼亡诗》节选

  • ②、南朝宋陆凯折梅题诗以寄范晔的故事。《荆州记》:“南朝宋陆凯与范晔亲密无间,身处江南的陆凯折一枝梅花,通过驿使寄给远在陇头的范晔,并赠诗一首曰:‘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这里用典,却又切合作者当年与友人置酒相别的一段情事。如此,更见其情深而意切。

           陆凯与南朝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后汉书》作者范晔友好,常以书信来往。当时南朝北朝处于敌对状态,陆凯是鲜卑人,效力于北魏,而范晔是汉人,是江南刘宋王朝的臣子。但是陆凯与范晔暗地里不断通信,互相诉说对时世的看法和感愤。陆凯于北魏景明二年(501年),把一支梅花装在信袋里,暗暗捎给江南好友范晔。范晔拆开信一看,里面赫然放着一支梅花,并有诗一首:

  •   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   陆凯此诗寥寥二十字,却意蕴深远,超越了国别民族的界限,表现出宏达的胸襟与真挚的情谊,范晔颇为感怀。这件事传出以后,被南北两方文人称赞不已。后人以“一枝春”作为梅花的代称,也常用作咏梅和别后相思的典故,并成为词牌名。

  •       陆凯(?-504年),本姓步六孤,字智君,代郡(今山西代县)人,鲜卑族。东平王陆俟之孙,建安贞王陆馛之子。 谨重好学,选为中书学生,拜侍御中散,历任通直散骑侍郎、太子庶子、给事黄门侍郎,出任正平太守,治理有方,号为良吏。支持孝文帝元宏改革。正始元年,去世,追赠使持节、龙骧将军、南青州刺史,谥号为惠。

  •       范晔(398-445年),字蔚宗,南阳顺阳(今河南省淅川县)人,南朝宋官员、史学家、文学家,东晋安北将军范汪曾孙、豫章太守范宁之孙、侍中范泰之子。一生才华横溢,史学成就突出。著作《后汉书》,博采众书,结构严谨、属词丽密,与《史记》《汉书》《三国志》并称"前四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