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诗的格式只有四种,而词的格式却达一千多种,因此便产生了一千多种的词牌,用以区分每种格调的词,词人只需要按照词牌格式往里“填词”就可以了。经典的词牌非常多,如“蝶恋花”“菩萨蛮”“如梦令”“卜算子”等,“点绛唇”同样是非常经典的一个词牌,宋时非常多的词人都填过这个词牌,为宋人通用之体。
细究起来,“点绛唇”为唐五代词人冯延巳首创,取自《咏美人春游诗》当中的“白雪凝琼貌,明珠点绛唇”。目前已知的,存在一种正体,两种变体。代表作品有苏轼的《点绛唇·红杏飘香》,纳兰性德的《点绛唇·一种蛾眉》,李清照的《点绛唇·蹴罢秋千》等。
但是个人认为流传最广的当属李清照的《点绛唇·蹴罢秋千》,这首诗李清照前期的作品,整阕词语言清新明快,节奏轻松活泼,意趣十足,将闺中少女的小女子形象刻画的淋漓尽致。
点绛唇·蹴罢秋千
宋代·李清照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词的上阕直接以“蹴罢秋千”起始,没有描写任何有关少女荡秋千,裙裾飞扬的画面,却又从“蹴罢秋千”的静态描写中,让人不自觉的联想到少女荡秋千的娇憨模样,意蕴悠然,切入点独特。后三句是对少女的模样描写,“慵整芊芊手”可见少女的玉手因紧握秋千绳索而不适,却也体现出少女的冰肌玉骨,花与人相衬,越发显得少女娇媚,足以看出少女处于怀春的妙龄阶段。
下阕写访客突然而来,少女一系列的情态。上阕的少女分明是一幅已经累的动弹不得,连手都不愿揉的样子,一见客来,匆忙遁走,不见半点倦意。“袜划”“金钗溜”可见少女走的慌张着急,“和羞走”三字交代了原因与少女此刻的内心活动,来人必当是一位风度翩翩的青年才子。最妙的当属末二句,少女明明是想见来客的,可是一旦踏进房门就再难看到了,之后回首一望。借“嗅青梅”的伪装,来掩饰少女相见却又不敢明见的微妙心理。
整阕《点绛唇》动静结合,上阕虽主要是静物的刻画,却又能引起读者众多动静的联想;下阕虽动感十足,但最后一句的嗅青梅又能看到少女静态的娇羞模样,一个感情细腻、惊慌含羞的少女形象跃然于纸上。无怪乎忽的“曲尽情悰”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