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夜萧萧上锁窗,梧桐庆恨夜来霜。酒阑更喜团茶苦,梦断偏宜瑞脑香。
秋已至、日犹长,仲宣怀远更凄凉。不如随分樽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
这首《鹧鸪天》 据黄墨谷先生考证,是李清照建炎二年秋作于建康。
这首词不再是承平时期多愁善感的吟咏,而是社会离乱中身世飘零的感慨。“仲宣怀远更凄凉”句中的仲宣,是汉末建安七子之一的王粲。
王粲字仲宣,少有才名,是建安七子中成就最高的一位。不幸的是,他生逢汉季乱世,屡遭流离。十七岁时,避乱南下依刘表,曾作《登楼赋》抒发乡思,感伤离乱。李清照同样经历了靖康家国之耻,也背井离乡流落江南,饱尝了流离的辛酸。因此,李清照借王粲登楼赋故事,同病相怜而尤显自然亲切。
鹧鸪天
“寒夜萧萧上锁窗,梧桐应恨夜来霜”,深秋清早的阳光,已不再如炎夏的灼热、春日的温暖,它虽然明亮,却已经带有了丝丝寒意。开篇语就为读者在眼前展现了一幅秋意萧瑟的景象,梧桐叶本是无情物,在深秋之际凋落更是自然现象。“应恨夜来霜”是词人将自己的秋思溶入其中,把梧桐叶写成了有知觉、有爱有恨的多情人。
李白晚年漂泊宣城,秋日登谢脁楼,眺望江城景色,写下了“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的名句。橘柚在秋天里感到了寒冷,梧桐叶在秋霜中凋零飘落,同样是借物拟人,写出了暮年李白漂泊四方,秋意满怀的悲凉心情。李清照有着同样的人生际遇,逢秋客居建康,面对秋风瑟瑟,怎么不倍感凄清和愁怨?
在建康客居的日子里,李清照仍是以酒打发寂寞的光阴。“酒阑”、“梦断”二句,如实记载了她在寂寞秋晨自遣自慰的生活与心境。酒意阑珊时候,来一杯浓酽的团茶提神;梦醒时分,睡意朦胧的时候,新燃的瑞脑恰好送来沁人心脾的清香。
苦茶与清香为愁苦万分的词人送来了丝丝温馨,为她百无聊赖的客居生活,增添了一抹摇曳生姿的亮丽色彩。
寂寞佳人
“秋已至、日犹长,仲宣怀远更凄凉”,下阙转入了黄昏把酒东篱的场景。李清照不是寻常女子,她才力富赡,渴望创作,有着丰富多彩的精神世界,有着高雅隽永的思想情趣。
青州旧居尚有十余屋书册,本来赵明诚与李清照打算于翌年春返回,把归来堂所藏尽数南运的。哪知人算不如天算:建炎元年冬十二月,先是临朐军卒赵晟聚众作乱,青州知州曾孝序父子为乱兵所杀。乱兵在青州抢掠财物,焚烧民宅。与此同时,女真军卷土重来,兵分三路大规模南侵。右都元帅完颜宗辅统东路军自沧州渡黄河,进攻淄州、青州等山东地区。
建炎二年正月,三路女真军连克南宋数重镇,青州陷落。归来堂中的收藏,“皆为煨烬矣。”
李清照在其《金石录后序》中记载为建炎十二月事,误矣!归来堂所藏,是李清照与丈夫赵明诚穷二十余年精力所至,一旦化为灰烬,李清照心底的悲愤不问可知。归来堂上、易安室中,夫妻二人的相互考较学问的欢声笑语,也被女真铁骑踏得粉碎,变成了遥远的回忆。
“仲宣怀远更凄凉”,词人的心在滴血,在深秋的时节,她的爱国热忱终于被点燃,发出了国恨家仇的时代悲音。
独立深秋
在经历了离乱与战争洗礼后,李清照不再是从前那个只知吟风弄月的闺阁女子,在“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后,她开始变得坚韧、理智。
“不如随分樽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从此,李清照的词作中多了豁达与洒脱。趁着东篱黄菊盛开,何不把酒临风,与傲霜临寒挺立的菊共谋一醉呢?
李清照笔下的黄昏不再只是愁云笼罩,开始有了鲜艳明快的色彩,但愿在秋风萧瑟的夜里,词人的身心会得到片刻的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