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中月亮的意象可以抒发相思、描写离别,既牵动情思、也勾起遐想。诗人们登高望月、伫立良久,不仅情思绵延,而且还由己及人,悬想对方也有同样的情感。比如杜甫的《月夜》中“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诗圣想象自己与妻子两地看月而各有泪痕,也激起了读者的强烈共鸣。
再如苏轼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更是突破了时间的局限和空间的阻隔,虽然天各一方,却精神相通。也许是一种传承,也许是大文豪们都有这种相似的情感,南宋的一位女才子创作的一首词也是异曲同工。下面介绍李清照的一剪梅,暗喻开头,深情结尾,惊艳了后世919年。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宋代: 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南宋婉约派代表词人,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她的词作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多善用白描手法,语言清丽。
1101年,16岁的李清照嫁给了赵明诚,婚后伉俪情深、甜蜜美满。但美中不足的是她与丈夫时有别离,不免勾起其思念之情。这首词就是因为赵明诚外出多时,李清照因思念心切而创作的一首经典。其中“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更是脍炙人口的佳句。
上片首句点明时间,“红藕香残玉簟秋”,一个荷花凋谢、竹席变凉的秋天。荷花凋谢,刻画户外之景,暗喻青春易逝、红颜易老;玉簟秋,描写室内之景,含有人去席冷、心已含秋之意。开篇写景,渲染了环境气氛,也衬托出女才子的孤独和闲愁。
词人心中苦闷,仿佛这衣服也变得沉重,于是她解下细丝衣裙,换上便装,独自荡舟而去。“轻、独”二字,用得精准,非常切合人物的身份和心理。时逢深秋,到处都是一片萧瑟景象,词人为了不想伤心过度,特意泛舟溪上,也不想去看那些让她感到伤心的秋景。但她越想回避,却越是很快地就撞见了令人伤怀的场景。
才女刚一出门,就看见了云中的大雁,不由得立刻想起了远方的丈夫,愁不能去,相思依然。没有得到鸿雁传书,词人依然不灰心,又将希望寄托给如水一般澄澈的月光。
相思缠绵,如水一般绵远流长,佳人登楼望月,夫君似乎正在朦胧的月宫中对她微笑。“月满西楼”,足见佳人伫立之久、思念更深。“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更展现出词人设身处地,想到夫君也会有同样的一番离愁。
下片便顺其自然地写到两处相思,“花自飘零水自流”,这一句承上启下,却更显处处孤独,爱在虚幻之中,只有顺水流去的花瓣才是最为真实。词人转念一想,何必如此牵挂,一个大男人在外面,应该不会有事!她极力地克制自己不去想他,可是一股愁怨却死死缠人,眉间心上,根本无法回避。
结尾三句,只有经历真爱之人才能感受,其之所以成为经典名句,也是因为深沉专一的相思发自肺腑,才会如口语流出一般自然。作者敏感地捕捉了稍纵即逝的真切感受,将抽象而不易捉摸的思念和闲愁,朴素地表现出来,却极其耐人寻味。
如今社会有四通八达的交通工具,也有快捷方便的信息沟通手段,世界虽大,也在掌握之间。可是李清照所处的时代兵荒马乱,不仅交通不便,而且信息难通。
一个新婚的闺妇独守空房,不仅孤独苦闷,更有一种强烈的无助感。“此情无计可消除”,正展现出这种真实的心境;“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更表达出易安居士对夫君的一片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