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它、晚来风急。雁过矣,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词牌名叫《声声慢》。句句血和泪,不忍卒读。诗人如此发哀声,却有刚劲之态。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美人垂暮却从容。李清照这首《声声慢》,乃是宋词的巅峰之作,几乎不逊于苏东坡辛弃疾的任何词作。
然而就是这样一首绝佳的词,在翻译成英文的时候却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难度。一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只有十四个字,细算起来去掉叠字的话,实际上就只有七个。可是就这样一句普通中国人都会念的话,却让许多翻译大师绞尽脑汁。因为这简单的几个字中却蕴含着深厚的意蕴,如何把这种意蕴,如何把汉语特有的美,用英文尽量展现出来——哪怕不能百分百,多一分也是好的,却是十分的艰难。
国内外有许许多多的翻译家不懈努力,希望能将其翻译的尽善尽美。冰心是第一个用英文向西方介绍李清照的诗词。她不仅是一位出色的儿童文学奖,同时也是优秀的翻译家,她给出的翻译是:
Forlorn and sad, grieving with hurt。
十四个字对应六个单词,意思也许保留了,却失去了中文的韵律之美。
林语堂在翻译这句话的时候认为,不应该强求译诗押韵,而是要追求诗歌内在的节奏感。林语堂说:“我译李易安的《声声慢》,那‘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十四字,真费思量。须知全阕意思,就在‘梧桐更兼细雨’,那种‘独自怎生得黑’的意境。所以我用双声方法,译成 so dim , so dark , so dense , so dull, so damp , so dank , so dead 。十四字译出,确是黄昏细雨无可奈何孤单的境地,而最后 dead一字最重,这是译诗的人苦处及乐处,煞费苦心,才可译出”。看得出来,林语堂对自己的翻译是满意的。
许渊冲是亚洲首位获得“北极光”杰出文学翻译奖殊荣的翻译家,该奖项是国际翻译界最高奖项之一。他在国内外出版中、英、法文著译六十本,包括《诗经》、《楚辞》、《李白诗选》、《西厢记》、《红与黑》、《包法利夫人》、《追忆似水年华》等中外名著。他针对李清照的这句话,给了两种翻译。
其一,I look for what I miss,I know not what it is,I feel so sad, so drear,So lonely, without cheer
其二,I seek but seek in vain,I search and search again.I feel so sad, so drear,So lonely, without cheer
在这两个版本的翻译中,许渊冲没有纠结于形式上与原文对应,但依然以高超的技巧,给读者带来了愉悦的审美体验。
看了几位国内作家的翻译,我们再看一下外国人是怎么翻译这句话的。唐安石是爱尔兰人曾经在香港学习中文,他认为,“英译中国古典诗词应该体现原诗词表现手法上的流畅与精巧,思想情感上的活泼与生动,句法结构上的和谐与优美”。
I pine and peak
And questless seek
Groping and moping to liner and languish
Anon to wander and wonder, glare, stare and start
Flesh chill'd
Ghost thrilled
With grim dart
And keen canker of rankling anguish
唐安石说,中国古典诗词之美,在押韵和节奏,所以他坚持用韵体翻译。Peek-seek,languish-anguish,start-dart,chill’d-thrilled,押尾韵;pine-peak,linger-languish,wander-wonder,stare-start 押头韵;groping-moping,glare-stare 押行内韵。唐安石颇费心血,读来确实朗朗上口。
另有一位凯德琳扬女士认为,不管是林语堂还是许渊冲,都没能完全体现这首词中重叠的修辞美与音韵美。凯德琳扬给出了她的翻译版本:
Seek, seek, search, search
Cold, cold, bare, bare
Grief, grief, cruel, cruel grief
这种翻译看似对应原文,其实也不能完全体现出汉语重叠的修辞美和音韵美。这就要说到汉语和英语的不同,汉字每一个字都是单音的,而英语的单词则不同,通常是两三个音或更多。
翻译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中文翻译尤难,更不用说翻译中国古代的诗词了。看了以上这些翻译,虽然它们各有自己的特点,但读之总觉得少了中文的那种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