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语

  • 古代由于资料的保存方法的困难,许多典籍著作要么口耳相传,要么刻于碑石,书于纸帛,随着时间的流逝,慢慢变得错乱甚至遗失。李清照有一词,名叫浣溪沙,刚开始人们误认为是欧阳修写的,就把这首词收入欧阳修的文集。后来又有人认为是周邦彦写的,又收入了周邦彦的文集,甚至还有人认为是吴文英写的,总之几经波折,现在终于正名。

  • 2b46b183d7414cca92fa4c65714e942e.jpeg

  • 千古词人李清照

  • 李清照是历史上最著名的女词人,她出生于宋代,经历过两宋之交,可谓经历过国仇家恨,又经历过颠沛游离。她不但精通书,画,还擅长金石茶道,著名的典故赌书泼茶就是出自李清照及其丈夫赵明诚的故事。

  • ddfe792055594e79af89a50eaa4bda3f.jpeg

  • 李清照的词早期清新优雅,后期悲哀婉转,很是让人迷醉,比如早期的《怨王孙》湖上风来波浩渺。到后来的《声声慢》寻寻觅觅。总之,被后人千古传诵。

  • 那么被误传的这首浣溪沙又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 原词如下

  • 7031263e201647f4a421b8707e27b5e3.jpeg

  • 浣溪沙 李清照

  • 小院闲窗春色深。重帘未卷影沉沉。倚楼无语理瑶琴。

  • 远岫出云催薄暮,细风吹雨弄轻阴。梨花欲谢恐难禁。

  • 大家都知道,李清照受到欧阳修的影响颇深,许多词都摘欧阳修词的首句改调作词,小编曾经发文说过李清照用欧阳修的一句“庭院深深深几许”连做三首词,由此可见一斑。

  • 据记载“此首《浣溪沙》误作 欧阳修词,见韩俞臣本《类编草堂诗余》卷一。”

  • 同时史料还说:这首词《浣溪沙》又误作周邦彦词,见陈钟秀本《草堂诗余》卷上。

  • 最后别又误入吴文英《梦窗词集》。

  • 直到现在,通过专家艰苦地考证,终于把这首词归入李清照的名下。

  • 虽然这很曲折,但也不尝是一段佳话,更加说明李清照的词写的优美,可以比肩欧阳修和周邦彦两位大词人。

  • 相关知识链接(编者注):欧阳修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 48540923dd54564e57770d53b1de9c82d1584f4e_??.jpg欧阳修(1007年8月1日-1072年9月22日),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  汉族,出生于绵州(今四川绵阳),籍贯吉州庐陵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欧阳修于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年)以进士及第,历仕仁宗、英宗、神宗三朝,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死后累赠太师、楚国公,谥号“文忠”,故世称欧阳文忠公。

    欧阳修是在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被后人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3]  他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继承并发展了韩愈的古文理论。其散文创作的高度成就与其正确的古文理论相辅相成,从而开创了一代文风。欧阳修在变革文风的同时,也对诗风、词风进行了革新。在史学方面,也有较高成就, 他曾主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有《欧阳文忠集》传世。

  • 周邦彦 

  • ???2.jpg周邦彦(1057年—1121年),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北宋著名词人。 

    少年时期个性比较疏散,但相当喜欢读书。宋神宗赵顼元丰初,在汴京为太学生,写了一篇《汴都赋》,描述当时汴京盛况,歌颂了新法,受到赵顼的赏识,被提拔为太学正。以后十馀年间,在外飘流,作过庐州(今安徽合肥市)教授、溧水(今江苏省)县令等。宋哲宗赵煦绍圣三年(1096年)以后,又回到汴京,作过国子监主簿、校书郎等官。宋徽宗赵佶时,提举大晟府(最高音乐机关),负责谱制词曲,供奉朝廷。又外调顺昌府、处州等地。后死于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 

  • 周邦彦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格律谨严,语言曲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为后来格律词派词人所宗。作品在婉约词人中长期被尊为“正宗”。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或“词中老杜”,是公认“负一代词名”的词人,在宋代影响甚大。有《清真居士集》,已佚,今存《片玉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