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宋朝的词坛,李清照以一介女流傲然立于苏轼、柳永等名家之列。她被人称为婉约词“词宗”、“词国皇后”,各种光环名誉接踵而至。其实,写出那么多精彩的诗篇,除了李清照个人天赋异禀、幼年时受到父亲和许多文人的指点外,还经历了国破家亡的痛苦历程,这才有了名闻天下的不朽杰作。
在易安词中,前期的词作清丽脱俗,宛如一个未经世事的女子,后期则满怀对于国恨家仇的感伤。今天我们要来读一读《添字丑奴儿窗前谁种芭蕉树》:
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馀清。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
这首词的词牌名叫做“添字丑奴儿”,“丑奴儿”是词牌名,它的别名叫做“采桑子”。对于词来说,同一曲调,有几个不同的名字,是司空见惯的常事。所谓“添字”,就是在原有曲调上稍作改变。此处是在上下阙的最后一句,本来是七字,增加两字,又拆分为分别是四字和五字两句。类似的还有“减字木兰花”等等。
这首词虽然短,却给了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重大的冲击。上阙从视觉入手:是谁?在窗下种下了这一树的芭蕉,一片阴绿,笼罩了整个院落。芭蕉叶和叶心相互依恋,一张张,一面面,不知不觉遮蔽了整个庭院。
上阙写景,落笔如同在作国画一般,将景物细细描绘在我们的眼前,让读者眼前一亮,充满了美感。下阙却突然以声音着笔,写得声情并茂:心中无限愁绪,无法入眠,偏偏在三更时分又下起了淅淅沥沥的细雨。点点滴滴,滴滴点点,响个不停。雨声淅淅沥沥,一直落在我的心扉。我这样的北方人,实在听不惯,只好披着衣服起床。
这首词写得很唯美,如果不了解它的背景,也许会误以为是小女子的几分矫情。其实,她写于建炎三年,此时李清照不仅随着宋王朝南渡,寓居在建康,而她的丈夫在此时突然染病去世。在北宋时,李清照是官宦之家的千金小姐,现在却是饱受颠沛流离之苦。
试想曾经过着无忧无虑,养尊处优的生活,每天就是吟诗作对,现在却为生计而奔波,还时时刻刻担惊受怕,这是何等的反差。不光是李清照,这也是千千万万宋朝文人百姓的写照。他们在惊慌之中,又不知所措,想到已经不可能回去的故土,又想到南宋小朝廷根本无力维持,实在辗转反侧,难以入眠。
这首词虽然是充满了感情,却没有直抒胸臆,尤其是在上半阙,它是以芭蕉为内容。芭蕉的叶子宛如含情脉脉,芭蕉的遮阴蔽日,凸显环境清幽,芭蕉叶子与叶心难舍难分,表明了依恋之情。看起来是写芭蕉,实际上是在写故土之情,思乡之情,又是对亡夫赵明诚的怀念之情。
词的下阙写的作者辗转反侧难以入眠,却以淅淅沥沥的小雨声作为对比。本身,雨声是没有感情色彩的,只不过跟随着词人心绪而变换。如果是心情好,完全可以听出优美动听的节奏感,如果是心怀落寞,就只能听到这一份的愁绪。
记得有位专家曾经说:若无特殊之历史背景,此词便寻常平庸矣。之所以啰里啰嗦将这么多的背景,还是因为只有理解了这些,才能更好的体会它,才能理解它,更好地品味女词人在当时那种浓烈的愁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