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是宋代(两宋之交)有名的才女,她擅长书、画,通晓金石,而尤精诗词,被誉为“词家一大宗”。

      李清照在北宋词坛出名很早,当时许多豪门士子仰慕其才学,争相向其示意。而宋朝宗室子弟赵明诚采取了“曲线救国”的方式——通过接近李清照的父亲,向他展示自己的才学,让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认可了自己的才学和见识;而李清照也对赵明诚一见倾心,二人彼此吸引。

       按说两家门当户对,二人也郎情妾意,应该是水到渠成,成就一段美好的姻缘。但是,他们两人的父亲赵挺之和李格非政见存在不可调和的分歧。赵挺之支持改革的新党人,而李格非是保守的元祐党人,两派政见不合、水火不容,可想而知,两人的婚姻并不被看好。赵明诚不断地寻找机会去说服父亲,最终用自己赤诚之心打动了自己的父亲,成就了他们之间的姻缘。婚后,赵、李二人夫妻恩爱、琴瑟和谐,并且情趣相投:二人都喜好研究欣赏碑文、字画。

       好景不长,李清照与赵明诚的婚姻因父辈的政治立场的不同,出现了巨大的危机。北宋皇帝宋徽宗下定决心推行新法,由新党人主持变法,打破了原先新党和元祐的平衡,将保守的“元祐党人”打成“奸党”。朝廷颁布诏书:元祐奸党,已死之人一律免官,未死之人一律罢官。随后,又下发禁令:宋朝宗室不得与元祐奸党子孙联姻,元祐党人不得在京城居住、做官。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被罢黜,而李清照也被驱逐出京城。

       出人意料的是,这项禁令是李清照的公公赵挺之向宋徽宗出的主意,故意将禁令扩大化,蓄意将已成婚两年的李清照逐出京城。真实的原因是:李清照结婚两年没有怀上小孩,赵明诚也不愿意纳妾,赵家面临着后继无人的状况,因而,赵挺之向宋徽宗献上这个计策。

在此事件中,丈夫赵明诚对父亲的做法表示微弱的反对,对妻子一直暗中支持。但是最终没有改变李清照被逐出京城的结果,李清照仿佛落入被抛弃、孤苦伶仃、无所依托的悲惨境地。

此情此景,李清照写出了饱含相思之情、文才飞扬的《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崇宁五年(1106年),宋徽宗废除了有关元祐党人的所有禁令,大赦天下,李格非等人皆获赦免,李清照也回到了赵家。而赵明诚在这两年里也已经纳妾了,并且偶尔还出入烟花之地。李清照虽然心有不甘,但也无可奈何。

两人致力于金石书画的收藏、研究,十年时间共同完成了极具文物和史学价值的金石血专著《金石录》。

李清照故居_副本.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