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春情》这首词当作于李清照南渡之前,赵明诚在外做官,赵家人已经离开青州,李清照独自留守青州。恰逢踏青时节的寒食节前,深闺独处的李清照难脱离情别绪、孤寂伤感的困扰。这首词是一首怀人之作,以细腻曲折的笔触,描写春景,抒写闺情,情景交融,展示了词人独居深闺的心理情态。这首怀人之作,上片写庭院深深处,词人“万千心事难寄”,唯有以诗酒遣愁。
“萧条庭院,又斜风细雨,重门须闭。”这一句的意思是,萧条冷落的庭院,吹来了斜风,洒过了细雨,一层层的院门定是紧紧关闭着。庭院深深处,纵使斜风细雨,却平添凄凉意。词人没有张志和和风伴雨、游兴盎然的意趣,她将自己“锁”在重重门扉之后,独自咀嚼寂寞伤感的况味。勾画细雨斜风的侵袭,正是词人借景象的萧条凄冷来烘托自己心境的凄苦,以景语诉情语。
“宠柳娇花寒食近,种种恼人天气。”这句的意思是,娇艳的春花初绽花容,拂堤的杨柳轻染春烟,寒食节即将临近,阴湿天气令人烦恼。王世贞《艺苑卮言》:“‘宠柳娇花’,新丽之甚。”所谓“新”,当是指“宠”“娇”二字,摹写花柳颇具人的情态,李清照笔下的花柳似是备受宠溺、娇弱可人的玉人儿,惹人怜爱;“丽”在“宠”“娇”二字摹写花柳,不着色彩,却已然是一幅色彩惊艳的春芳图,动人之目。
宋代黄昇《唐宋诸贤绝妙词选》中评价此句说,前辈尝称易安“绿肥红瘦”为佳句,余谓此篇“宠柳娇花”之语,亦甚俊奇,前此未有能道之者。李清照言人所不能言,文字锤炼功夫了得。然而纵使花柳惹人娇宠,却奈何临近寒食清明这多雨时节,斜风细雨侵袭,游赏不成,只能深闭重门,关锁心扉,实在“恼人”。春景愈是新丽,词人心头的恼意愈是深重啊。
“险韵诗成,扶头酒醒,别是闲滋味。”这一句的意思是,既然无意游春,那就在重门深闺里诗酒遣愁吧。推敲险仄生僻的韵律费心写成诗篇,从酣然的酒意中清醒过来后,发现诗成之后心事愈发重,酒醒之后惆怅愈发多,心头萦绕的是无以寄托的情绪:无聊、闲散,这一番情绪不知何处可诉。斜风细雨催花落,词人伤花更伤己,饮酒赋诗以遣愁绪,然而诗成愁重,酒入愁肠化作伤心泪。“扶头酒”本就是容易醉人的酒,词人饮之,初衷大概是为买醉,然而终不得长醉。所谓“闲愁”,乃是词人的心没了栖息之地,一腔心事无以倾诉,百般寂寥啊。这个“闲”字,真正是用的别有况味啊。
“征鸿过尽,万千心事难寄。”这句的意思是,阴郁的天空中,望见远行的大雁列阵飞过,心中更叹千言万语难以托寄。词人化用鸿雁传书的典故,暗寓接捧锦书的人远在千里之外,一片相思,虽欲倾诉,却无从寄托。“万千心事”,只能深埋心底,任它们噬啮千疮百孔的心。“心事”而言“万千”,可见愁肠百结、相思千遍,闺中人的痴情纠结尽在这无从诉说的心事中。
词的下片写闺中幽思,并写梦后晓晴引发了词人的游春之意。“楼上几日春寒,帘垂四面,玉阑干慵倚。”“春寒”却是“几日”,可见寒食节近时,正是词人笔下乍暖还寒,最难将息的时候。这时节,词人楼头深坐,让帘幕低垂赖以御寒,可是纵使把阑干倚遍,却只见征鸿尽过,不见锦书只言来!既关上重门,又垂下帘幕,词人将自己隐入了一个幽暗阴郁的孤独世界,词人慵懒无绪、百无聊赖、寂寞无言的神态似乎就在读者面前。
“被冷香销新梦觉,不许愁人不起。”这句的意思是,既然枯坐徒增寂寥,那么词人唯有思睡以解千愁。可是锦被不耐五更之寒,香火经宵业已燃断,词人刚进梦境却又倏然醒来。万千心事刚刚在梦境中找到倾诉的人,却偏偏被早春的晓寒唤醒,刚刚拾起的些许睡意,顷刻间消弭无踪了。词人为离情所苦辗转难眠,长夜漫漫何由彻啊?一个“新”字,将词人长夜难熬的凄苦,一个“不许”,将词人百般无奈的寂寥,暗暗逗出,用字颇为独到。
清代邹祇谟《远志斋词衷》云:“李易安‘被冷香销新梦觉,不许愁人不起’,用浅俗之语,发清新之思,词义并工,闺情绝调。”清新之论,一语中的,确非虚誉。“清露晨流,新桐初引,多少游春意。”这一句的意思是,连日阴霾,独居深闺心儿快要窒息的词人迫切希望找到一个挣脱压抑的突破口。幸好,清晨的星露晶莹剔透,刚发芽的桐叶新绿初露,这样可爱的春光,让闺中人儿心中不由滋生出多少游春的意绪。
“日高烟敛,更看今日晴未?”这句的意思是,词之意境至此为之一变,之前的阴郁婉曲之貌一扫而光,代之以清空疏朗之调,令人眼前一亮。日升至空,烟散云敛,晨光初照之下,朝露清新,桐叶新绿,是大好晴天,可词人却有言,再看看今天是不是真正放晴的好天气?何也?因为早春时节,乍暖还寒,阴晴不定,即便天已放晴,她还放心不下;词人以问句作结,既表达自己伤春的犹疑心绪,更暗中与前面所写的“斜风细雨”“楼上几日春寒”遥相呼应,有余味不尽的意蕴。这样的结局似乎脱出了闺怨词的常见轨道,引人深想,词人为读者留下了回味的空间。
这首词通常选本题作“春情”或“春日闺情”。词人写闺中人的心绪,景语、情语并行,语虽浅近,情却真切。而结末五句,从前文的愁伤至极处宕开笔墨,写自己对这深重闺愁的自我消解,消解与否,我们不得而知,留待不同的读词人做不同的解读;而恰是这样的笔触,让这首词比一般的闺怨词,多一份别出心裁处,值得品味一番。到这也就结束了,不知道各位读者欣赏完这首诗词有什么感受?欢迎留言,探讨。
参考资料:《漱玉词》
参考资料:《唐宋词鉴赏辞典》
参考资料:宋词三百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