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清照素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她的词与当时盛行的妍丽词风不同,她善用白描手法,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例如“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一连串的叠词用下来朴素自然,道尽愁情,却无一个难懂之词。她的词也大多如此这般,浅显之中透着无限韵味。像《行香子.七夕》中:“纵浮槎来,浮槎去,不相逢”、“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读来是否像平常说话一样,但是却意蕴悠长。

  • u=1511706455,27705226&fm=173&app=25&f=JPEG.jpeg

  • 古往今来,有不少诗人词人还会以典入句,李清照的词大多以白描而题,但是下面这首词,她却是接连用了八个典故,可谓少见,难的是用的非常自然:

  • 多丽·咏白菊

  • 宋代:李清照

  • 小楼寒,夜长帘幕低垂。恨萧萧、无情风雨,夜来揉损琼肌。也不似、贵妃醉脸,也不似、孙寿愁眉。韩令偷香,徐娘傅粉,莫将比拟未新奇。细看取、屈平陶令,风韵正相宜。微风起,清芬酝藉,不减酴醿。

  • 渐秋阑、雪清玉瘦,向人无限依依。似愁凝、汉皋解佩,似泪洒、纨扇题诗。朗月清风,浓烟暗雨,天教憔悴度芳姿。纵爱惜、不知从此,留得几多时。人情好,何须更忆,泽畔东篱。

  • u=4018460977,255937931&fm=173&app=25&f=JPEG.jpeg

  • 看看这首词中的典故都有哪些:

  • 1、贵妃醉脸:唐李浚《松窗杂录》记载,中书舍人李正封有咏牡丹花诗云:“天香夜染衣,国色朝酣酒。”唐明皇很欣赏这两句诗,笑着对他的爱妃杨玉环说:“妆镜台前,宜饮以一紫金盏酒,则正封之诗见矣。”此句意谓:杨贵妃醉酒以后的脸蛋儿,就像李正封诗中的牡丹花那样娇艳动人。

  • 2、孙寿愁眉:《后汉书·梁冀传》:“妻孙寿,色美而善为妖态,作愁眉、啼妆、堕马髻、折腰步、龋齿笑,以为媚惑。”

  • 3、韩令偷香:韩令,指韩寿。《晋书·贾充传》谓:韩寿本是贾充的属官,美姿容,被贾充女贾午看中,韩逾墙与午私通,午以晋武帝赐充奇香赠韩寿,充发觉后即以女嫁韩。

  • 4、徐娘傅粉:徐娘,指梁元帝的妃子徐昭佩。《南史·梁元帝徐妃传》:“妃以帝眇一目,每知帝将至,必为半面妆以俟,帝见则大怒而去。”傅粉:此处当指徐妃“为半面妆”之故实。一说傅粉指何晏之事。《三国志·曹爽传》注引《魏略》称何晏“美姿仪,面至白,平日喜修饰,粉白不去手”,人称“傅粉何郎”。

  • 5、屈平陶令:屈平是屈原的名,字原,又自名正则,字灵均。陶令:指陶渊明,一名潜,字元亮,曾任彭泽令。

  • 6、汉皋(gāo)解佩:汉皋解佩,《列仙传》载:郑交甫经过汉皋,看见两个少女,佩两珠。交甫向她们求珠,这两个少女就解下珍珠送给他。走不远,二女不见,珍珠也忽然失去。

  • 7、纨(wán)扇题诗:用班婕妤典。班婕妤,汉成帝妃,失宠后退居东宫,曾作《怨歌行》,以“秋扇见捐”自喻。

  • 8、泽畔东篱:呼应屈平陶令屈原、陶潜都是爱菊的诗人。


  • 6d81800a19d8bc3e0622eeb658f79918a8d34523.jpeg

  • 词中上阕写菊花“揉损琼肌”纤弱”,不似“贵妃醉脸”的牡丹、没有“孙寿愁眉”的妖娆、味淡不若“韩令偷香”的香味袭人、颜色白皙不须“徐娘傅粉”的粉面争妍再用“屈平陶令”典故说明菊花的风韵有如高士,清风淡雅,不下于荼蘼花。

  • “汉皋解佩”、“秋扇见捐”,都是得而复失的典故,表达出对芳姿憔悴的菊花的怜爱之情。情不能堪处,忽宕开作旷达语:只要人情自适其适,应时菊赏,且休忆他屈子忠贞,行吟泽畔;陶潜放逸,采菊东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