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为“千古第一才女”的李清照,大家都会认为这是一个纤弱女子,人似黄花,但是事实并不是这样,她也可以壮怀激烈。

  • 5ab5c9ea15ce36d32a84ae3656f8ec82e850b1c1.jpeg

  • 李清照的词风随着宋朝的大背景的不断变换与自身的境遇分成了两种风格,前半段少女懵懂加上新婚燕尔时,词中不乏少女情韵:

  •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 而到了后半段随着靖康之变的突然降临,一夕国将不国,宋室南迁,此时已近中年的李清照尝尽了国破的滋味,词中一反之前的少女情怀,满腔愤慨与热血喷涌于诗的字里行间,与她早期清丽婉约的词风形成鲜明的对比:

  •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 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一下李清照“最硬气”的一首诗,而且这首诗呢,还令很多男人都无地自容。这首宋词就是李清照《武陵春·春晚》

  •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 看题目很像她之前的作品,从表面上看,总感觉是在抒发少女情怀,抒写对丈夫的相思之苦。可是细细品来这首诗词则写于他家破人亡之后,当时所有的赵明诚积攒下的金石文物已经散佚,而丈夫也已去世,李清照孤身一人在连天烽火中流寓,漂泊南渡,看是否可以求一份可以寄居的地方。

  • aec379310a55b319622498452ea25423cffc1735.jpeg

  •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 这一句写景:风停、尘香、花落。风停了,花儿已凋落殆尽,只有尘土还带有花的香气。抬头看看,日已高,却仍无心梳洗打扮。

  • 其中,花落”既沿袭了古人伤春的文学传统,这里有多了一层意思,即李清照感慨自己人生的遭遇。只可惜的是,眼前的景物还如以往的春天一样,但是人却不像是往常那样。

  • cb8065380cd79123469cf9c0c63f8f87b2b78013.jpeg

  • 风格急转而变: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 语气骤然变得轻快,描绘的景致也变得不是那么暗淡,给人一种轻松和美好的感觉,似乎找到了以前的李清照。他这是怎么了?想通了?当然不是,这正好印证了词人悲伤过度,而想借游玩、泛舟来排遣心中的情绪。

  •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 只恐怕双溪蚱蜢般的小船,载不动我许多的忧愁。结局再次反转,就算是游玩,就算是在泛舟,也不能派遣我心中的愁,这一叶小舟又如何能够排解我内心深处的苦闷和忧愁、孤苦凄凉,又如何能够载得起家国陷落。此时国破家亡,此时词人一个人的漂泊在外,此时已经物是人非,此时词人亦是中年孀居……那满腹的愁绪确实在心中压抑太久,“载不动”也是显而易见的。

  • 730e0cf3d7ca7bcbbe77b89fd002bd66f624a807.jpeg

  • 这首宋词最大的亮点就是最后的这十几个字,

  •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 原本抽象化的愁绪被无限形象地展现了出来。

  • 这种抽象便具体的描写实属是李清照的独创。

  • 北宋前期李煜“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已经让愁滋味外化、形象化,而在李清照的笔下,这种愁绪、这种愁滋味则更加具体,既有形状又有重量,实在是别出心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