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先从李清照的才气和性格说起。李清照系出名门,父亲乃是朝廷高官,同时还是苏门的后四子之一,是著名的文学家,母亲乃是宰相的孙女,这样的家庭,给了李清照极好的教育机会。她从小生性活泼,没有普通家庭女孩子的那种拘束。所以李清照的性格是非常开朗的。

  • 1ad5ad6eddc451da3da5522481862863d116322a.jpeg

  • 同时,上天又给了她兰质慧心和五彩之笔,在婚后,与青年学者同样也是系出名门的赵明诚结婚,感情相当恩爱。一段时间内,李清照写了很多婚后生活的词,词中不乏大胆情色,甚至写到了恩爱的夫妻生活。这说明,李清照是一个极富情感表达的人,她根本就不在乎别人怎么看,怎么说,只要表达自己的情感就好。

  • 但是,词的内容和形式,决定了以含蓄为美,你要是天天喊着,赵明诚我爱你,赵明诚我想你,这个就不是词了,而是现在我们看到的声嘶力竭的摇滚了,这样就丢掉了词的美感。

  • 词以含蓄以意味深长为美,那么就必须采用一些形式来表达,采用什么样的形式呢?古人常常采用的似乎赋比兴的手法,特别是比兴用得特别多。简单地说,其实就是不直接说自己的心灵感受,而是用意象来烘托情感,营造意境。

  • 这首词是李清照婚后,赵明诚外出游学或者做官,他们分离之后,李清照写的一首相思词,来表达自己独居在家那种孤独无聊的情绪。但是我们看,这首词中,真的没有一句直接表达的句子,而是委婉曲折一唱三叹,充分体现了李清照,作为一个女性词人细腻委婉的深情,同时也体现了诗歌的含蓄的特点。

  • 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

  • 宋·李清照

  • 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

  • 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

  • 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

  • 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 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

  • 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

  • 唯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

  • 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 3801213fb80e7bec494f87b51855c33d9a506b49.jpeg

  • 这首词的用典较多,我们先翻译一下。

  • 铸有狻猊提钮的铜炉里,熏香已经冷透,红色的锦被乱堆床头,如同波浪一般,我也无心去收。早晨起来,懒洋洋不想梳头。任凭华贵的梳妆匣落满灰尘,任凭朝阳的日光照上帘钩。我生怕想起离别的痛苦,有多少话要向他倾诉,可刚要说又不忍开口。新近渐渐消瘦起来,不是因为喝多了酒,也不是因为秋天的影响。

  • 算了吧,算了罢,这次他必须要走,即使唱上一万遍《阳关》离别曲,也无法将他挽留。想到心上人就要远去,剩下我独守空楼了,只有那楼前的流水,应顾念着我,映照着我整天注目凝眸。就在凝眸远眺的时候,从今而后,又平添一段日日盼归的新愁。

  • 上片写自己的生活,其核心在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既然不是喝酒喝得,也不是悲秋伤春,那么为什么瘦下来呢?很显然还有一个原因,是相思。因为我们知道,相思是可以减肥的。柳永就说过,“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李清照自己也说过,“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很瘦,所以她的词中经常写到瘦,她也为此得到了一个李三瘦的雅号。

  • 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我们要把重点放在“被翻红浪”上,很显然,李清照想躺在床上,但是又百无聊赖,干脆就起床,起床后也不去叠被子,就胡乱地摊在一起,可以看出作者的心情不好。古人特别重视头发,但是作者连头发都懒得梳了,这说明李清照很慵懒很无聊。

  • 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不仅不想梳头,干脆连镜子都懒得照,任它布满灰尘。诗经中曾有“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意思是你走了,我的头发乱糟糟,为什么呢?因为你走了,没人看了。李清照在这里就是一个意思。因为女为悦己者容啊,悦己者不在,我对镜贴花黄给谁看呢?

  • b2de9c82d158ccbf16b9fee82ea3c63bb035415f.jpeg

  • 接下来写自己的心理活动。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想说一些情话,但又怕说出来,引起更多的离愁别恨,还是把思念放在心里吧!这样被相思折磨,一天天瘦下去了。

  • 下片继续书写情绪,但是更加委婉了,她用了一些典故,都是关于相思、离别和夫妻感情的。这也就是说,在下片,李清照没有提什么孤独寂寞相思,但处处在说相思和孤独寂寞。

  • 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阳关三叠,用的是王维的诗,点明离别的情绪。

  • 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这里面运用了刘义庆《幽明录》中,刘阮二人入山遇到仙女的故事,秦楼很显然运用的是仙人萧史与秦穆公女儿弄玉,恩爱最后成仙的故事,这里面讲的都是爱情,像神仙一样的爱情,这也反映了李清照对美好爱情美满婚姻的渴望。

  • 唯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用流水来代指思念,这在宋词中已经是非常常用了。从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到柳永的“想佳人妆楼望, 误几回,天际识归舟”,都是一个路子。不过李清照的这个,更显委婉。

  • 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旧愁未断,现在又有了新愁。这可谓是才下眉头,又上心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