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春》
宋.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白马独家译词: 风停了,花落满地,泥土余香。早晨起得很晚,我仍感到慵懒不堪,不想梳洗。想说点什么可没开口眼睛就湿润了。往事如风,春景依然,物是人非。说什么都无济于事,该走的都走了。 听说金华的双溪那里景色还不错,我想去那儿随便划划小船。但想来双溪上的小船不堪重负,它能载得起我这一生的许多愁苦吗?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是我国宋朝著名的婉约派女词人。婉约词派里的代表词人很多,并且多是男性,如柳永、晏殊、晏几道等。婉约词的特点多具有哀怨、温婉之感,笔触细腻,用字含蓄。
白马认为婉约词更适合女性来写自己的真实感受,因此李清照的词直陈自己的日常生活时,往往用了了数语就能尽显所描事物和人物的鲜明特征。例如她在一首《点绛唇》里写一名少女的句子:“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武陵春》词牌由北宋词人毛滂所创,词牌名取自唐人方干的诗《睦州吕郎中郡中环溪亭》里的诗句“为是仙才登望处,风光便似武陵春”。武陵春即桃花源春色。
易安居士这首词意在抒发她晚年的无限愁思。时逢公元1135年,李易安已经53岁。北宋被金人所灭,迁都临安,就是今天的杭州。在这个国破的大背景,她孤身在浙江金华一带避难,日子过得如何可想而知。词中的“人非”暗含孤独飘零之意,因为她丈夫赵明诚已经过世。
词的开句“风住尘香花已尽”,看似平静之语,柔和之语,细思则令人窒息:那风未住之前的情景呢?恐怕不止是“夜来吹折数枝花”吧?说“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又太不经意了。也不是“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那都是年轻时候的生活了。
女子最惊心的事应该为“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这一句一语数关: 眼前是暮春,群芳摇落尽;诗人青春不在,华年已过;国家动荡如风雨飘摇,残败不堪,那个北宋王朝也已不再。
想想诗人孀居山村,正值晚年。而盛年时与丈夫赵明诚琴瑟和鸣,成天填词写诗玩古董,不亦乐乎。一朝天下大变,易安不能再安。危巢之内无完卵,国亡夫逝,怎能不令李易安心碎!诗人一朝避难于金华,心渐静人也渐疏懒成性。梳妆好给谁看呢?于是《武陵春》上片的第二句便写道:“日晚倦梳头。”
日晚,指早上起来得比较迟,日头大高了。白马感觉到,女子梳头最能体现她的一种特有风姿和情致,还有温柔。当她们头发都顾不上梳或者是懒得梳的时候,一是有什么心事没放下。
物是人非事事休, 欲语泪先流。第三、四句是诗人独坐妆台前,思绪如潮的情状。而这两句与前两句所言口吻的平静状一对比,诗人表面与内心的反差就写出来了。她看似静静地坐在那里,实则是想掉眼泪,因为再也回不到从前了。恰似“望故乡渺渺,归思难收”。
事事休,做什么都没心思而无奈中放弃。她生活的那背景恰似今天的一首歌词里所写的两句: 星星不再是那颗星星,月亮也不再是那个月亮。凄凉如此,令人唏嘘。因此诗人由“事事休”引出这首词的下一片。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闻说,听说。诗人一是在乡间小路上踽踽独行时听春游的路人说的,既然别人都说那里还不错,也动了去那划小舟的念头了。想起自己年轻时,和女伴们一起划,“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心怎么能不向往呢?但诗人此时此刻还是处在忧愁的苦海里挣扎,不能自已。这在《武陵春》词里那些轻描淡写的虚字字眼里表现了出来。“闻说”,“尚好”,“也拟”,“只恐”。言在此,意在彼,一副心不在焉的样子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舴艋舟,这是一种只供水上娱乐的小船,两头尖,形如蚱蜢,只能坐两人。诗人将愁苦的沉重状态给重量化,与人本身的重量作对比,显得格外形象。这是一种夸张的比喻,却显得真实,可亲,感人。
《武陵春》在艺术表达上的突出特点是巧妙运用多种修辞手法,特别是夸张,比喻。诗词中运用比喻,是常见的手法;但要用得新颖别致,却不容易。传神恰当的比喻往往能将精神化为物质,将抽象的感情化为具体的形象,饶有诗意。
纵观李清照《武陵春》全篇,词意凄楚,状景宛静,构思巧妙。王国维曾说过,“一切景语皆情语”,而在此白马想说:情语须是真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