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是我国传统的节日,唐代以来就有赏元宵观花灯的风习,到了宋朝庆贺灯节的活动更加隆重了。据《东京梦华录》记载,北宋时期汴京的元宵佳节,从岁前的冬至就开始准备,开封府要在宣德楼对面搭起彩棚,各种奇术异能,歌舞百戏,已陆续集中到御街的两廊下。到正月七日,挂出宣和与民同乐”的金字大牌。正月十四、十五、十六三夜京城通宵灯火,皇帝登宣德楼,卷起珠帘,准许百姓瞻仰仪容。百姓可以自由游赏,而且还可能得到茶酒等赏赐,到了晚间,“华灯宝炬,月色花光,霏雾融融,动烛远近。”除了宣德楼前最集中的热闹所在以外,就连那些深坊小巷,也都是“绣额珠帘,巧制新妆,竞夸华丽,春情荡扬,酒兴融怡,雅会幽欢,寸阴可惜,景色浩闹,不觉更阑。宝骑骎骎,香轮辘辘,五陵年少,满路行歌,万户千门,笙簧未彻。
市人卖玉梅夜蛾蜂儿、雪柳、菩提叶…种种盛况,难以尽述当时朝野上下简直把元宵节的繁盛热闹看作是国运兴隆的象征。可惜好景不常,随着北宋的覆灭,一切繁华都成泡影,元宵节的盛况,只成为亡国遗民的痛苦回忆。南宋初期,那些由中原流徙南方的词人,他们曾经亲自经历过宣政时期的“太平盛世”,每当元宵佳节,必然更增加河山故国之思正像宋人刘昌诗《芦蒲笔记》中所录《上元词》云:“真个亲曾见太平,元宵且说景龙灯。”“如今一把伤心泪,犹恨江南过此生。”南渡女词人李清照的《永遇乐》,抒写的也就是这种感情。
永遇乐
李清照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恕,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风鬟雾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这首词是李清照晚年居住临安时的作品,从词的内容看来,当时的临安已经比较安定,元宵节日已经呈现热闹繁华的景象。饱经忧患的词人,在看到别人欢度佳节的时候,更引起对往日生活的怀念,对国破家亡的哀思,因此作了这首词。这首词上阕写元宵节日,辞谢了朋友们的邀请,不出去游玩。“落日熔金”三句,前两句描写元宵傍晚时的天空景色。西面的落日像熔化开的金子一样,光辉耀眼。东面的月亮像圆形的白玉似的,镶嵌在暮云中间,晶莹可爱。天气是晴朗的,景色是壮丽的,确实是庆赏元宵的大好时光。可是伤心人别有怀抱,作者却不由地向自己提出了“人在何处“的疑问。
我如今是在什么地方啊?对自己措身于何地都发生了疑问,正反映了她遭遇变化之大。“染柳烟浓”三句,前两句也是写景。初春的杨柳,仿佛被农重的暮霭染浓了似的,梅花残了,笛中吹出的《梅花落》也似乎带着哀怨。梅柳都是春天的标志,柳,被烟染浓了,梅,被笛吹怨了,于是词人又提出了一个问题“春意知几许?”这时节究竟有了多少春意?反映她没有兴致去关心春色,更没有心情去游赏春景。“元宵佳节”三句,前两句写节日天气。今年的元宵佳节,正碰上好天气,这对准备节日出游的人来说自然是值得高兴的。可是作者在融和天气”中却预料到“天有不测风云”,提出了“次第岂无风雨”的疑问。这是她饱经沧桑对事物变化特别敏感的反映。
“来相召”三句,总承前三层的意思,进一步道出作者惆怅的心情。尽管天气是融和的,柳梢梅边已经透露春意,节日傍晚的天空又是金玉交辉般的美丽,但她还是不想出门游玩,辞谢了那些用“香车宝马来邀请她的“酒朋诗侣”。“酒朋诗侣”说明邀她出游的人是诗酒往还的知己。李清照自己也是喜欢饮酒善于作诗的,也曾有过险韵诗成,扶头酒醒,别是闲滋味”的感受,如今却“谢他酒朋诗侣”,说明她酒也不想喝,诗也不愿做,真是对什么也不感兴趣了下阕用京洛旧事和眼前情况相对比,反映作者的河山故国之思。“中州盛日”以下六句写对往事的回忆。在汴京繁盛的那些日子里,妇女们闲暇的时间比较多,特别重视元宵这个节日。
自己当时是怎样度过节日的呢?头上戴着饰有翠鸟羽毛的帽子,发髻上插着捻金的雪柳,妆扮得很整齐,很好看,好像在和女伴们比赛着谁的插戴更讲究似的当年的节日风光,当年欢度佳节的兴致,这一切自己都丕“记得”。这个“记得”说明作者南渡以后多年来一直没有忘记过从前的生活,反映她对故国故乡的思念之深。“如今憔悴”以下写眼前的情况。现在是形容消瘦,头发蓬散,懒得在夜间出去了。不如就在帘子里面,听别人说说笑笑罢了。这几句和上面的六句形成鲜明的今昔对比,又照应到上阕的“谢他酒朋诗侣”。最后一句“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看来是平常语言,却包含着深刻的内容。它表现饱经沧桑而今憔悴的老词人懒得出去凑热闹,正像她在《偶成》诗中所写的“今看花月浑相似,安得情怀似往时”一样。
元宵还是和往日一样的佳节,而节日的欢乐已经不属于她而是属于那些“笑语”的人们了,她只不过在帘子里听听而已。帘外的“笑语”和帘内的“听”也正形成了帘外欢乐和帘内凄凉的鲜明对比李清照的这首《永遇乐》历来都有好评宋朝张端义《贵耳集》说:“落日熔金,暮云合璧'已自工致。至于染柳烟轻,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气象更好。后叠云‘于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皆以寻常语度入音律。炼句精巧则易,平淡入调者难。”明杨慎《词品》转引这段话时又增添了“山谷所谓以故为新,以俗为雅者,易安得之矣几句,这些评语确实点到了易安词的妙处。“以寻常语度入音律”“以俗为雅”,不止是《永遇乐》的特点,也是整个《漱玉词》的艺术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