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一首千古相思词,臻于化境,句句绝佳,激起多少相思人共鸣

1101年,年方十八的李清照嫁给了当时的权臣赵挺之的三子赵明诚,两人情投意合,十分恩爱,但也并非一帆风顺。

婚后没多久,就迎来了第一次重大的考验。

北宋朝堂新旧党派之争一向热烈,虽然宋徽宗刚登上皇位时采取怀柔政策,希望双方能够和平相处,但很快朝堂格局就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奸臣蔡京为了能够把持朝政,一再打压旧党人士,宋徽宗也渐渐偏向于蔡京的政治主张,甚至还亲笔写下了元祐党人的名单,还在德殿门外树立了一座石碑,叫作“党人碑”。上面刻了元祐党人的名字,以作羞辱。

这些所谓的元祐党人,有的被关押,有的被贬谪,有的被流放,一时间,元祐党人人心惶惶,下场颇为凄惨。

这其中,就包括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他也被罢免了所有的官职。

李清照一首千古相思词.jpg

与此同时,李清照的公公赵挺之却一路高升,权倾朝野,官居宰相之位。

李清照作为李家的女儿,自然是不忍心让父亲兄长受苦。

赵明诚此时也是两边为难,他既想帮助岳父,却又怕连累了父亲。

陷入两难境地的他,只能陪伴着李清照,开解她的心结。

古代的女子都讲究“三从四德”——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李清照出嫁之后,便不算是李家的人,自然应该以赵家为先。

不过,李清照从小与父亲关系亲密,深受父亲的爱护和教导,实在不忍心袖手旁观,眼睁睁地看着父亲受苦。

为了救父亲于危难之中,她不惜去向公公赵挺之求情,写下了“何况人间父子情”这样的诗句,希望公公能怜悯她的一片孝心。

然而,赵挺之作为当朝宰相,自然不是能够被一两首小诗轻易打动的人。面对李清照的乞求,他不为所动,并没有伸出援手。

面对公公袖手旁观甚至落井下石的态度,李清照发出了“炙手可热心可寒”的感慨。

求助无门,李格非只得携一家老小回到老家。

更严重的是,随着党派之争的愈发激烈,李清照也被牵连了,她不得不离开汴京,回到老家投靠家人。

李清照和赵明诚二人,新婚不久便因为党派斗争而暂时被迫分离。

李清照一首千古相思词2.jpg

停停复行行,行行复停停。

也许,生命的本质,便是坦然接受命运的磨砺,让自己更坚强。

我们没有未卜先知的能力,也不知道人生的驿站在何处,人生的终点会走向哪里,唯有,在天地之间,且行且修行。

两年后,二十一岁的李清照,相思成疾,写下了一阕动人的恋歌——《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一剪梅》调为周邦彦创制,因首句“一剪梅花万样娇”而得名。

这个词牌最著名的两个作品,其中之一就是李清照的这首《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另一首是蒋捷的《一剪梅(一片春愁待酒烧)》)

李清照一首千古相思词3.jpg

真正的高手从来不是超越别人,而是选择超越自己。

同是抒发相思之情的词,当年的《醉花阴》中只有三句绝佳(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如今《一剪梅》中则句句绝佳,由此可见,易安在艺术上已臻化境。

作品上片描写秋色凄凉、冷落衰败,词人百无聊赖,轻轻解开罗裙,独自一人踏上华美的兰舟划桨遣愁。

大雁从云中飞过,作者独倚西楼,翘首盼望丈夫归来的音信,然而等待的结果却是徒然失望。

下片直接抒写离愁别绪,用流水落花来隐喻着人生的变幻、青春年华的易逝、爱情的阻隔和离别的痛苦。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用最简洁、最自然的语言表达出最为深挚的愁绪。

这种闲愁没有办法消除,刚刚从脸上掩饰下去,却又深深刺痛自己破碎的心。

明人杨慎批杨金本《草堂诗馀》卷三称赞此词云:“离情欲泪。读此始知高则诚、关汉卿诸人又是效颦。”

李清照一首千古相思词4.jpg

拿我个人来说,这首词我最钟情的有两句,一句是——“花自飘零水自流”。

千古一句,虚实相应,它照应开篇的“红藕香残”,同时也暗示人的青春年华的悄然流逝,让人何其心痛惋惜。

这句里,包含了人生、年华、爱情、离别,给人以凄凉无奈之恨。

第二句是“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这是此词最精彩的歇拍,“眉头”、“心头”对举,以“才下”、“却上”对应,形成一种动感起伏的感情流波。

这也是词人感情深度的变化:愁在眉头是看得见的,而在心头是瞧不见,这里就把那份浓烈的情感作了进一步渲染。

似是江河归海,词人心中的情与愁,自心底汩汩而来,到最后一泻千里,又留下无穷无味。

《一剪梅》是李清照人生的一杯苦酒,这份深情,不知激起了多少相思之人的共鸣。


作者,清风,与你共度美好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