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是宋朝词坛上的一位杰出的女作家,自号易安居士。章丘(今山东章丘县)人,居住济南。李清照父亲李格非,是一位文学家,所作洛阳名园记》传诵后世。母亲是王状元拱辰的孙女,有很好的文学修养。李清照从小受到父母的教育熏陶,加以聪明好学,因此在诗文方面都有较高成就,又擅长书画,兼通音乐,是一位有多方面才能的文学家艺术家,李清照十八岁出嫁,丈夫赵明诚比她大三岁,当时是太学的学生,他喜爱金石书画,既是收藏家,也是鉴赏家。结婚后他们的生活非常美满。李清照在她的《金石录后序》中记载这段时期的生活说:她在徽宗建中靖国元年嫁给赵家,当时父亲作礼部员外郎,公公作吏部侍郎,丈夫在太学作学生。
赵李两家素来贫俭,每到初一、十五的日子,他们夫妇典质衣物,弄到半千钱,进入相国寺,买些碑文、果实回来,两人边吃边赏玩,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过了两年,赵明诚进入仕途,他们就有宁可吃蔬菜饭、穿粗布衣也一定要尽量搜集古文奇字的志向,收藏也越来越多。从这段记载可以看到,他们夫妇的伉俪深情是以志同道合为基础的。但是在甜蜜的生活中,也难免有离别相思之苦。元朝伊世珍的琅嬛记》写了这么一件事:李易安结婚不久,赵明诚就外出游学,易安非常不愿意分别,就找来一方锦帕,写了首《一剪梅》词送给她的丈夫。词是这样的:
一剪梅
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文部《琅嬛记》写李清照锦帕题词,给这场新婚夫妇的离别带上了传奇色彩,这细节是否可信,却很难说。但这首词写他们分别后的相思之情,则是具体而真实的。这首词在黄昇《花庵词选》中题作“别愁”,从词的内容看,这个题目是比较妥当的。荷花凋谢了,躺在竹席上已经有凉意了,这时节、这情景最容易惹起离人的愁思。“香残”,暗写好景不常。甜蜜的新婚阶段过去了,眼前只落得两地相思。“秋”是词人的感受,她从竹席的凉意意识到秋已渐深,所以不写“凉”而写“秋”。这个“秋”既是对气候季节方面的感觉。也是离人心情的反映。为了排遣愁怀,她轻轻地解下罗裳,独个儿登上兰舟。这里的“轻”“独”形容动作的轻倩细腻,也表现她心情的寂情虽然细腻,表达得却比较平直,而“才下”“却上”却更能形象地写出思潮起伏感情动荡的情态。
所以评论者认为“范希文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类易安而小逊李清照这首歌唱爱情的词,坦率而大方地写出自己的相思之苦,不轻佻,不妖艳,不忸怩作态,赵明诚题李易安画像说清丽其词,端庄其品”,借用来评这首《一剪梅》,也是非常恰当的。李清照和赵明诚既是伉俪甚笃的夫妇,又是《金石录》这部考古著作的合作者,也是爱好文学艺术的同道者。他们的生活是充实的、幸福的。赵明诚喜欢收集书画文物,李清照就宁愿“食去重肉,衣去重采,首无明珠翡翠之饰,室无涂金刺绣之具”,以节约所得帮助丈夫购买。
由于两人的惨淡经营,收藏的书籍什物用屋有十余间之多。当赵明诚罢官和李清照居住青州的时候,他们就以此作为生活中的最大乐趣。李清照在《金石录后序》中写了这段时期的生活。余性偶强记,每饭罢,坐归来堂,烹茶,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书某卷第几页第几行,以中(hong)否角胜负,为饮茶先后。中,即举杯大笑,至茶倾覆怀中,反不得饮而起。甘心老是乡矣!故虽处忧患困穷而志不屈李清照夫妇所居之处名归来堂。像这种归来堂上的生活乐趣,赢得多少人的赞誉和羡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