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是济南章丘人,她的父亲李格非是“苏门四大学士”之一,母亲王氏是宋朝著名宰相王珪之女。
李清照每天黎明起,早晨朗读背诵,中午讲解诗书,下午作文答对,晚间写大字,间或作画、下棋和游戏等。家学熏陶,加之聪慧颖悟,才华过人,所以李清照“自少女时期便有诗名,才力华赡,逼近前辈”。
大观元年,李清照与丈夫赵明诚屏居青州,命其室“归来堂”,自号“易安居士”。室名与号都取自《归去来兮辞》,室名取自文章名字,自号取自“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句。“归来堂”中,夫妇俩节衣缩食,搜求金石古籍,著作《金石录》,“食去重肉,衣去重采,首无明珠、翠羽之饰,室无涂金、刺绣之具”。这一段生活,是夫妇俩一段平生少有的和美日月,后来在《金石录后序》中,李清照对此作了较为详尽的叙述:“后屏居乡里十年,仰取俯拾,衣食有余。连守两郡,竭其俸入,以事铅椠。每获一书,即同共勘校,整集签题。得书、画、彝、鼎,亦摩玩舒卷,指摘疵病,夜尽一烛为率。故能纸札精致,字画完整,冠诸收书家。”
公元1127 年,位于宋朝北部的金国长驱直入,北宋灭亡,沉醉于幸福家庭,畅游于学术研究、文学海洋的李清照被迫走出书斋,踏上了流亡之路。赵明诚的母亲在江宁过世,李清照在青州收拾金石文物,却遇上了兵变,留在青州的文物几乎都化为灰烬。李清照拼命抢救了一些非常珍稀的字帖等文物,其中包括赵明诚花费了20万钱从东京章氏人家购买来的《赵氏神妙帖》。后来李清照乘船南下准备过镇江时,又遭遇强盗抢掠,她依然想方设法怀抱着这幅字帖逃过劫难。
此后,赵明诚病死,此时的李清照已经四十六岁,她殚精竭虑,编撰《金石录》,完成丈夫未竟之功。六年之后,《金石录》才编纂完成,李清照为此书写了一篇《金石录后序》,在其中回忆了与丈夫赵明诚的生活往事,是年是绍兴四年(1134年)。
而在南宋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中记载了,李清照在绍兴二年嫁给了张汝舟之事。“右承奉郎、监诸军审计司张汝舟属吏,以汝舟妻李氏讼其妄增举数入官也。其后有司当汝舟私罪徒,诏除名,柳州编管。李氏,格非女,能为歌词,号易安居士。”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也说:“易安再适张汝舟,未几反目,有启事与綦处厚云:‘猥以桑榆之晚景,配兹驵侩之下材。’传者无不笑之。”
不过,也有观点认为,李清照再嫁之说其实是一种诬蔑,李清照在在绍兴三年的《上枢密韩公、兵部尚书胡公》诗、绍兴四年的《打马图经自序》、绍兴五年的《金石录后序》中都署名为“易安室”,说明她其时的身份依旧是赵家妇。因为在我国古代,改嫁之后便意味着与以前的婆家断绝了关系,甚至有“母出与庙绝”之说。如果李清照真的改嫁,就必然不能再署名“易安室”。
坚持改嫁说的研究者以《投内翰綦公崇礼启》为力证,认为是李清照为了感谢解救“改嫁涉讼” 一案而写,但是在五百字的书信中,却有“非玉镜架亦安知”、“素非李赤之甘心”、“盖非天降”、“何啻老子与韩非同传”出现“非”字,犯了李清照父亲李格非的名讳,林黛玉都知道读书的时候避母讳,“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会犯这种低级错误吗?
在《投内翰綦公崇礼启》中记载: “清照启:素习义方,粗明诗礼。近因疾病,欲至膏肓,牛蚁不分,灰丁已具。”建炎三年,在丈夫赵明诚去世不久,李清照生了一场大病,在《金石录后序》中记载“余又大病,仅存喘息”,但是在所谓的“改嫁涉讼”一案发生的绍兴二年,李清照并没有生病,“欲至膏肓,牛蚁不分”又从何而来呢。
清代的况周颐为李清照“再嫁”一事进行了有力的辩诬,他说:“易安如有改嫁之事,当在建炎三年明诚卒后,绍兴二年张汝舟罢官以前。今据俞、陆二家所引,建炎三年七月易安在建康,八月明诚卒。四年易安往台州,之越州,十二月至衢州。绍兴元年之越,二年之杭。汝舟建炎三年,知台州。四年夏知明州,六月主管江州太平观。绍兴元年往池州措置军事。寻为诸军审计司,二年九月以增举人官,除名编管。此四年之中两人踪迹判然,何得有嫁娶之事。旧说冤谬,不辨自明矣。因校越缦跋尾,书以广所未备。”
李清照和张汝舟二人踪迹判然,并不在一地,李清照怎么可能“再嫁”,甚至出现家暴事件呢?